思科詞彙-CCNA

CCNA詞彙

10BaseT—–原始IEEE802.3標準的一部分,1OBaseT是1OMb/s基帶以太網規範,它使用兩對雙絞電纜(3類、4類或5類),一對用於發送數據另一對用於接收數據。 1OBaseT每段的距離限制約為100米。參見Ethernet和IEEE 802.3。
1OOBaseT—–基於IEEE 802.3U標準,1OOBaseT是使用UTP接線的基帶快速以太網規範。當沒有通信量出現時。 1OOBaseT在網絡上發送鏈接脈衝(比1OBaseT中使用的包含更多信息)。參見10BaseT、Fast Ethernet和IEEE 802.3。
100BaseTX—–基於IEEE 802.3U標準,100BaseTX是使用兩對UTP或STP接線的10OMb/S基帶快速以太網規範。第一對線接收數據;第二對線發送數據。為確保正確的信號定時,一個100BaseTX網段不能超過100米長。
A&B bit signaling (A和B比特信令)—–用於T-1傳輸設備,有時稱為”第24信道信令”。在這一方案中,每個T-1於信道使用每個第六幀的一個比特來發送監控信令信息。
AAA—–身份驗證(Authentication)、授權(Authorization)和統計(Accounting)Cisco開發的一個提供網絡安全的系統。奏見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和accounting
AAL ATM適應層—–數據鏈路層的一個與服務有關的子層,數據鏈路層從其他應用程序接受數據並將其帶人ATM層的48字節有效負載段中。 CS和SAR是AAL的兩個子層。當前,ITU-T建議的四種AAL是AAL1、AAL2、AAL3/4和AAL5。 AAL由它們使用的源-目的地定時所區分,無論它們是CBR或VBR,也無論它們是用於面向連接的或無連接模式的數據傳輸。參見AAL1、AAL2、AAL3/4、AAL5、AT和ATM layer
AAL1 ATM適應層1—–ITU-T建議的四種AAL之一,用於面向連接的、需要恆定比特率的時間敏感的業務,如同步通信量和未壓縮的視頻。奏見
AAL2 ATM適應層2—–ITU-T建議的四種AAL之一,用於面向連接的、支持可變比特率的業務,如語音通信量參見AAL
AAL3/4 ATM適應層3/4—–ITU-T建議的四種AAL之一,支持面向連接的也支持無連接的鏈路。主要用於在ATM網絡上發送SMDS數據包。參見AAL
AAL5 ATM適應層5—–ITU-T建議的四種AAL之一,主要用於支持面間連接的VBR業務以傳送經典的IP over ATM和LANE通信量。這個AAL的最簡單推薦標準使用SEAL,提供較低的帶寬開銷和較簡單的處理要求,但也提供減少的帶寬和差錯恢復能力。參見AAL
AARP AppleTalk地址解析協議—–在AppleTalk棧中的這個協議將數據鏈路地址映射為網絡地址
AARPprobepackets (AARP探測包)—–AARP發送的數據包,用來確定一個非擴展AppleTalk網絡中一個給定的節點ID是否被另一個節點所使用。若該節點ID末被使用,發送節點可用那個節點的ID,若該節點ID已被使用,發送節點將選擇一個不同的ID並送出更多的AARP探測包。參見AARP
ABM異步平衡模式—–當兩個站可以開始傳輸時,ABM是一種支持兩站間對等的、點到點通信的HDLC(或其導出的一個協議)通信技術
ABR區域邊界路由器—–位於一個或多個OSPF區域邊界的OSPF路由器,ABR被用來將OSPF區域連接到OSPF骨幹區
access layer (接入層)—–Cisco三層分級模型中的一層。接人層使用戶接人互聯網絡。
access link (接入鏈接)—–交換機使用的一種鏈接,是虛擬VAN (VLAN)的一部分。幹線鏈接從多個VLAN傳送信息。
ccess list (訪問表)—–路由器保存的一組測試條件,它確定網絡上各種業務”感興趣的通信量”往返於路由器。
access method (訪問方法)—–網絡設備獲得網絡訪問權的萬式。
access rate (接入速率)—–定義電路的帶寬速率。例如,T-1電路的接人速率是1.544Mb/s。在幀中繼和其他技術中,可以是部分T-1連接(例如256kb/s),但接人速率和時鐘速率仍為I.544Mb/S
access server (接入服務器)—–即所謂的”網絡接人服務器”,它是一個通信過程,通過網絡和終端仿真軟件將異步設備連接到–個LAN或WAN,提供所支持協議的同步或異步路由選擇。
accounting (統計)—–AAA中的三個組件之一。統計為安全模型提供審計和記錄功能
acknowledgment (確認)—–從一個網絡設備發送到另一個網絡設備的驗證,表明一個事件已經發生。可縮寫為ACK。對照NAK。
ACR允許信元速率—–ATM論壇為管理ATM通信量定義的一個名稱。利用擁塞控制措施動態控制, ACR在最小信元速率(MCR)和峰值信元速率(PCR)之間變化。參見MCR和PCR
active monitor (活動監視器)—–用來管理令牌環的機制。環上具有最高MAC地址的網絡節點成為活動監視器並負責管理防止環路和確保令牌不丟失之類的任務。
address learnmng (地址學習)—–與透明網橋一起用於獲悉互聯網絡上所有設備的硬件地址。然後交換機用已知硬件地址(MAC)過濾該網絡
address mapping (地址映射)—–通過將網絡地址從一種格式轉換為另一種格式,這種方法允許不同的協議交替操作
address mask (地址掩碼)—–一個位組合描述符,它識別一個地址的哪個部分代表網絡或子網,哪個部分代表主機。有時簡稱為掩碼。奏見subnet mask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用於解決計算機編址方案間差別的過程。地址解析一般定義一種方法來跟踪網絡層(第三層)地址到數據鏈路層(第二層)地址。參見address mapping。
adjacency (鄰接)—–使用共同介質段建立的鄰近路由器和終端節點之間的關係,以交換路由信息。
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距離)—–0到255之間的一個數,它表示一條路由選擇信息源的可信性值。該值越小,憲整性級別越高
administrative weight (管理加權)—–網絡管理員對給定網絡鏈路分級所指定的值。它是PTSP交換的四個鏈路度量之一,用來測試ATM網絡資源的可靠性。
ADSU ATM數據服務單元(ATM Data Service Unit)—–用於通過HSSI兼容機制連接到ATM網絡的終端適配器。參見DSU
advertising (通告)—–路由選擇或服務更新以給定間隔被發送的過程,允許網絡上的其他路由器維護一個現有可用路由的記錄
AEP AppleTalk回應協議(AppleTalk Echo Protocol):兩個AppleTalk節點之間連通性的一種測試,其中一個節點發送一個包給另一個節點並在響應中接收回應或拷貝。
AFI權限和格式標識符(Authority and Format Identifier)—–NSAP ATM地址的一部分,它描繪ATM地址IDI部分的類型和格式。
AFP AppleTalk文件協議(AppleTalk Filing Protocol)—–一個表示層協議,支持AppleShare和Mac OS文件共享,允許用戶共享服務器上的文件和應用程序。
AIP ATM接口處理器(ATM Interface Processor)—–支持AAL3/4和AAL5. CISCO 7000系列路由器的這個接口最小化UNI的性能瓶頸。參AAL3/4私AAL5。
algorithm (算法)—–用來解決一個問題的一組規則或過程。在網絡中算法一般用來發現通信量從源到其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alignmenterror (對齊錯誤)—–以太網網絡中出現的一種錯誤,其中收到的幀有額外的位,即一個數不可被8整除。對齊錯誤通常是衝突引起的幀損壞的結果。
all-routes explorer packet (全路由探測包)—–一個能夠越過整個SRB網絡的探測包,跟踪到一個給定目的地的所有可能路徑。也稱為全環探測包。參見explorer packet、local explorer packet和Spanning explorer packet。
AM幅度調製(Amplitude modulation)—–由載波信號的幅度變化代表信息的一種調製方法。參見modulation。
AMI交替傳號反轉(Alternate Mark Inversion)—–T-1和E-1電路上的一種線路編碼,每比特單元期間0用”01″表示,1交替朋”11″或” 00″表示。發送設備必須在AMI中維持1的密度但又不獨立於數據流。也稱二進制代碼的交替傳號反轉。對照B8ZS。參見ones density。
amplitude (幅度)—–模擬或數字波形的最大值。
analog transmission (模擬傳輸)—–由信號幅度、頻率和相位的不同組合表示信息的信號傳送。
ANSI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由美國公司、政府和其他志願者成員組成的機構,它協調與標準相關的活動,批准美國國家標準並在國際標準組織中代表美國。 ANSI幫助在通信、網絡和各種技術領域創建國際和美國標準。它已為工程產品和技術發布丁13000多種標準,範圍從螺絲羅紋到網絡協議,包羅萬象。 ANSI是IEC和ISO的成員。
anycast—–一個ATM地址,它能由多個終端系統共享,允許請求被傳送到一個提供特殊服務的節點。
AppleTalk—–Apple計算機公司為在Macintosh環境下的使用設計的通信協議組,當前有兩個版本。早期的Phase 1協議支持一個物理網絡,只有一個網絡號駐留在一個區域中。稍後的Phase 2協議支持單個物理網絡上的多個邏輯網絡,允許網絡存在於多個區域。參見zone。
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OSI參考網絡模型的第七層,向OSI模型之外的應用程序(如電子郵件或文件傳輸)提供服務。這一層選擇並確定通信對象的有效性以及為建立連接所需的資源,協調合作的應用程序,並在控制數據完整性和錯誤恢復的過程方面形成一致。參見Data Link layer、NetWork layer、Physical Iayer、Presenlation layer、Session layer和Transport layer。
ARA AppleTalk遠程訪問(AppleTalk Remote Access)—–為Macintosh用戶建立從一個遠程AppleTalk位置訪問資源和數據的協議。
area (地區)—–一組邏輯的而非物理的段(基於CLNS、DECnet或OSPF)以及它們附接的設備。地區通常使用路由器連接到其他地區以創建一個自治系統。參見autonomous system。
ARM異步響應模式(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使用一個主站及至少一個輔站的HDLC通信模式,其中傳輸可以從主站或一個輔站開始。
ARP地址解析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在RFC 826中定義,該協議將IP地址轉換為MAC地址。參見RARP。
AS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一組處於相互管理下的網絡,它們共享同一個路由選擇方法。自治系統由地區再劃分並必須由TANA分配一個單獨的16位數字。參見area。
AS path prepending (AS路徑預先計劃)—–使用路由映射通過添加假的ASN延長自治系統路徑。
ASBR自治系統邊界路由器(Autonomous System Boundy Router)—–一個放在OSPF自治系統和非OSPF網絡之間的地區邊界路由器,操作OSPF和一個附加的路由選擇協議(如RIP )。 ASBR必須位於一個非存根OSPF地區。參見ABR、non-stub area和OSPF。
ASCII美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一個代表字符的8位代碼,由七個數據位加一個奇偶位組成。
ASICs針對應用程序的集成電路—–用於第2層交換機進行過濾決定。 ASIC查看MAC地址過濾表並確定哪個端口是收到的硬件地址要去往的目的地硬件地址。該幀將只允許穿過那一段。如果該硬件地址為未知,該幀被轉發到所有端口。
ASN.1抽象語法符號1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用於描述與計算機結構無關的數據類型的一種OSI語言及描述方法。由ISO國際標準8824所描述。
ASP AppleTalk會話協議(AppleTalk Session Protocol)—–一個使用ATP建立、維護和關閉會話以及順序請求的協議。
AST自動生成樹(Automatic Spanning Tree):為生成探測幀從網絡中的一個節點移動到另一個節點的一種功能,在SRB網絡中支持生成樹的自動解析。 AST基於IEEE802.1標準。參見IEEE802.1和SRB。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異步傳輸)—–沒有精確定時發送的數字信號,通常具有不同的頻率和相位關係。異步傳輸通常將單個字符封裝在控制位(稱為起始位和停止位)中,表示每個字符的開始和結束。對照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ATCP AppleTalk控製程序(AppleTalk Control Program):建立和配置AppleTalk over PPP的協議,在RFC 1378中定義。參見PPP。
ATDM異步時分多路復用(Asynchronous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發送信息的一種技術,它不同於普通的TDM,其中時隙在必要時分配而不是預先分配給某些發送器。對照FDM、statistical multiplexing和TDM。
ATG地址轉換網關(Address Translation Gateway)—–CISCO DECnet路由選擇軟件中的一個機制,它使路由器路由多個獨立的DECnet網絡並為網絡間選定的節點建立一個用戶指定的地址轉換。
ATM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由固定長度53字節信元標識的國際標準,用於傳輸多種業務系統中的信元,如語音、視頻或數據。傳輸延遲的降低是由於固定長度的信元允許在硬件中處理。 ATM設計用來使高速傳輸介質(如SONET、E3和T3)的益處最大化。
ATMARP server (ATMAPR服務器)—–一個提供邏輯子網運行帶地址解析服務的經典的IP over ATN的設備。
ATM endpoint (ATM端點)—–開始或終結一個ATM網絡中的連接。 ATM端點包括服務器、工作站、ATM到LAN的交換機和ATM路由器。
ATM Forum (ATM論壇)—–由Northern Telecom、Sprint、CISCO Systems和NET/ADAPTIVE公司於I991年共同創立的國際組織,該組織為開發和促進了ATM技術基於標準的執行協議。 ATM論壇放寬了由ANSI和ITU.T開發的正式標準並在正式標準發布之前創建執行協議。
ATMlayer (ATM層)—–ATM網絡中數據鏈路層的一個子層,它是業務獨立的。為創建標準5個子節ATM信元,ATM層從AAL接收48字節段並給每段附加一個5字節的報頭。然後這些信元被發送到物理層,通過物理介質傳輸。
ATMM ATM管理(ATM Management)—–在ATM交換機上運行的一個規程,管理速率增強和VCT轉換。參見ATM。
ATM user-user connection (ATM用戶-用戶連接)—–ATM層建立的一個連接,提供至少兩個ATM業務用戶(如ATMM進程)之間的通信。這些通信可以是單向或雙向的,分別使用一個或兩個VCC。參見ATM layer和ATMM。
ATP AppleTalk事務處理協議(AppleTalk Transaction Protocol)—–一個傳輸層協議,它使兩個套接字(socket)之間能可靠地進行事務處理,其中一個請求另一個執行一項給定的任務並報告結果。 ATP同時抓住請求和響應,保證請求-響應對無丟失交換。 attenuation (衰減)通信中,信號能量的減弱或損失,通常由距離引起。
AURP AppleTalk基於更新的路由選擇協議(AppleTalk Update-based Routing Protocol)—–一種在外部協議的報頭中封裝AppleTalk通信量的技術,該外部協議允許至少兩個非鄰接AppleTalk互聯網絡通過一個外部網絡(如TCP/IP)的連接建立一個AppleTalk WAN。該連接被稱為AURP隧道。通過在外部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信息,AURP維持完整AppleTalk WAN的路由表。參見AURP tunneL。
AURP tunnel (AURP隧道)—–在一個AURP WAN中進行的連接,它在兩個物理上分隔的互聯網絡間通過外部網絡(如TCP/IP)起一個虛鏈接的作用。爹見AURP。
authentication (身份驗證)—–AAA模型中的第一個組件。用戶一般通過用戶名和口令進行身份驗證,用戶和口令惟一地識別他們。
authorityzone (權威區)—–域名樹的一部分,該域名樹與一個名稱服務器為權威的DNS相關聯。參見DNS。
authorization (授權)—–基於AAA模型中的身份驗證信息允許訪問一種資源的行為。
auto-detectmechanism (自動檢測機制)—–在以太網交換機、集線器和接口卡中使用,用來確定可以使用的雙工方式和速度。
auto duplex (自動雙工)—–第1層和第2層設備上的一個設置,它自動設置交換機或集線器端口的雙工萬式。
automatic call reconnect (自動呼叫重新連接)—–使自動呼叫能避開失效的中繼線路變更路由的一種功能。
autonomous confederation (自治聯邦)—–主要依靠自己的網絡可達性和路由信息而不是依靠從其他系統或組接收的信息的自我管理系統的一個集合。
autonomous switching (自治交換—–Cisco路由器利用ciscoBus獨立地交換系統處理器的數據包使處理數據包更快的能力。
autonomous system (自治系統)—–參見AS。
autoreconfiguration (自動重新配置)—–令牌環的失效域中由節點執行的一個過程,其中節點自動執行診斷,試圖繞過失效的地區重新配置該網絡。
auxiliary port (輔助端口)—–Cisco路由器背板上的控制台端口,它允許撥叫該路由器並進行控制台配置設置。

B8ZS二進進制8零替換—–一種線路編碼,在連接的遠端解釋,在T-1和E-1電路的鏈路上連續傳輸八個零時,它使用一個特殊的代碼替代。這一技術保證1的密度不受數據流的約束。也稱為雙極性8零替換。對比AMI。參見ones density。
backbone (骨幹)—–網絡的基本部分,它提供發送到其他網絡和從其他網絡發起的通信量的主要路徑。
back end (後端)—–為前端提供服務的一個節點或軟件程序。參見server。
bandwidth (帶寬)—–網絡信號使用的最高和最低頻率間的間隔。通常,它涉及一個網絡協議或介質的額定吞吐能力。
bandwith on demand (BoD,按需帶寬)—–這一功能允許一個附加的B信道用於為一個特定連接增加可用帶寬量。
baseband (基帶)—–網絡技術的一個特性,它只使用一個載波頻率。以太網就是一個例子。也稱\”窄帶\”。對broadband。
baseline (基線)—–基線信息包括有關該網絡的歷史數據和常規使用信息。這個信息可以用來確定該網絡最近是否有可能引起問題的變化。
Basic Management Setup (基本管理建立) —– CISCO路由器在建立模式中使用。只有提供足夠的管理和配置才能使路由器工作,這樣才有人能遠程登錄到該路由器並配置它。
baud (波特)—–每秒比特(b/s)的同義詞,如果每個信號單元代表一比特的話。它是一個發信號速度的單位,等效於每秒鐘傳輸的單獨的信號單元數。
BDR備份指定路由器(Backup Designated Router)—–一個OSPF網絡中用來備份指定的路由器以防失效。
beacon (信標)—–一個FBDT設備或令牌環幀,它指出環上的一個嚴重問題,如電纜斷開。信標幀載有下游站地址。參見failure domain。
BECN後間顯式擁塞通管(Back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BECN是由幀中繼網絡遇到擁塞路徑時在幀中設置的比特。收到帶有BECN幀的DTE可以要求高級協議採取必要的流控措施。對比FECN。
BGP4 BGP版本4 (BGPversion4)—–因特網上最通用的域間路由協議的版本4。 BGP4支持CTDR並使用路由計算機制來降低路由表的大小。參見CIDR。
BGP Identifier (BGP標識符)—–這個宇段包含標識該BGP講者的一個值。這是由BGP路由器發送一個OPEN消息時選擇的一個隨機值。
BGP neighbors (BGP鄰居)—–開始一次通信過程以交換動態路由選擇信息的兩個運行BGP的路由器;它們使用OSI參考模型第4層的一個TCP端口。特別地是使用TCP端口179。也稱為\”BGP對等者\”。
BGP peers (BGP對等者)—–參見BGP neighbors。
BGP speaker (BGP講者)—–通告其前綴或路由的路由器。
bidirectional shared tree (雙向共享樹)—–共享樹組播轉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允許組成員從源或靠近的RP)接收數據。參見RP (rendezvous point)。
binary (二進制)—-用1和0兩個字符計數的方法。二進制計數製成為所有信息數字表達的基礎。
binding (綁定)—–在LAN上配置一個網絡層協議以使用某種幀類型。
BIP位交叉奇偶校驗(Bit Interleaved Parity)—– ATM中用來監視鏈路上錯誤的一種方法,在先前的塊或幀的鏈路開銷中發送一個校驗位或字。這允許發現傳輸中的位錯誤並作為維護信息傳送。
BISDN寬帶TSDN (Broadband ISDN)—–為管理高帶寬技術(如視頻)創建的ITU-T標準。目前BISDN使用ATM技術及基於SONET的傳輸電路,提供155Mb/s和622Mb/s之間及更高的數據速率。參見BRI、ISDN和PRI。
bit (位、比特)—–一個數字;一個1或者一個0。8位組成一個字節。
bit-oriented protocol (面向比特的協議)—–與幀內容無關,該類數據鏈路層通信協議負責傳輸幀。與面向字節的協議相比,面向比特的協議更有效,且能可靠地全雙工操作。對比byte-oriented protocol。
block size (塊大小)—–可用在一個子網中的主機數。塊大小一般可以以增量4、8、16、32、64及128使用。
Boot ROM (引導ROM)—–用於路由器中,以便將路由器放人引導模式。然後引導模式用一個操作系統引導該設備。該ROM也可以保存一個小的CISCO IOS。
boot sequence (引導序列)—–定義路由器如何引導。配置寄存器告訴該路由器從哪裡引導IOS以及如何配置。
bootstrap protocol (引導協議)—–用來動態地分配IP地址及網關給請求客戶機的協議。
border gateway (邊界網關)—–便於與不同自治系統中的路由器通信的一個路由器。 border peer (邊界對等者)—–管理一個對等組的設備,它存在於一個層次設計的邊緣。當對等組的任何成員想要查找一個資源時,它發送一個探測器給邊界對等者。然後該邊界對等者代表請求路由器轉發這個請求,這樣就消除了重複的通信量。  
border router (邊界路由器)—–通常在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中定義為連接一個地區到骨幹區的路由器。但邊界路由器也可以是連接一家公司到因特網的路由器。參見OSPF。 BPDU網橋協議數據單元(Bridge Protocol DataUnit)—–為在網絡中的網橋之間交換信息,在可定義的間隔發送初始化數據包的一個生成樹協議。   
BRI基本速率接口(Basic Rate Interface)—–便於在視頻、數據和語音間進行電路交換通信的ISDN接口,它由兩個B信道(每個64Kb/s)和一個D信道(16Kb/ s)構成。對比PRT。參見BISDN。 bridge (網橋)—–連接網絡的兩段並在它們之間傳送數據包的設備。兩段必須使用同樣的協議來通信。橋接功能在數據鏈路層,即OSI參考模型的第2層。網橋的目的是根據特殊幀的MAC地址過濾、發送或擴散任何進人的幀。 bridge group (網橋組)—–在網橋的路由器配置中使用,網橋組由一個惟一的號碼定義。網絡通信量在同一網橋組號碼的所有接口間橋接。 bridge identifier (網橋標識符)—–用於在第2層交換式互聯網絡中發現和推選根網橋。網橋ID是網橋優先級和基礎MAC地址的組合。 bridge priority (網橋優先級)—–設置網橋的STP優先級。默認情況下所有網橋優先級被設置為32768。 bridging loop (橋接環路)—–橋接網絡中,如果到一個網絡有多於一條鏈接並且STP協議末打開時出現的環路。 broadband (寬帶)—–在一條電纜上多路復用幾個獨立信號的一種傳輸技術。電信中,寬帶按大於4KHz (典型的語音級)帶寬的信道分類。在LAN技術中它按使用模擬信令的同軸電纜分類。對比baSeband。 broadcast (廣播)—–一個數據幀或包被傳輸到本地網段(由廣播域定義)上的每個節點。廣播是由廣播地址表明的,其目的地網絡和主機地址位全為1。又稱\”本地廣播\”。對比directedbroadcast。 broadcast address (廣播地址)—–在邏輯尋址和硬件尋址中使用。在邏輯尋址中,主機地址為全1。對於硬件尋址,硬件地址將為十六進制的全1(即全為F)。 broadcast domain (廣播城)—–接收從一個設備組中任何設備發出的廣播幀的設備組。因為它們不轉發廣播幀,廣播域通常被路由器環繞著。 broadcast storm (廣播風暴)—–網絡上一個不受歡迎的事件,它由任意數量的廣播通過網段同時傳輸引起。它的出現可能耗盡網絡帶寬,造成超時。 buffer (緩衝器)—–專門用來處理傳輸中的數據的存儲區。緩衝器用來接收/存儲通常從快速設備到的零星的突發數據,補償處理速度的差異。在要發送的數據收妥之前進人的信息被存儲。又稱\”信息緩衝器\”。 bursting (突發)—–一些技術(包括ATM和幀中繼)被認為是可突發的。這意味著用戶數據可以超過為該連接正常保留的帶寬,但是不能超過端口速率。這種情況的一個例子是T-1上的一個128Kb/s幀中繼CIR—取決於銷售商,有可能短時間超過128Kb/s速率進行發送。 bus topology (總線拓撲)—–一個直線的LAN休系結構,其中來自網絡上各站的傳輸在介質的長度上被複製並被所有其他站所接收。對比ring和star。 bus (總線)通過任意物理路徑(一般為電線或銅線)—–一個數字信號可被用來從計算機的一部分發送數據到另一部分。 border gateway (邊界網關)—–便於與不同自治系統中的路由器通信的一個路由器。
border peer (邊界對等者)—–管理一個對等組的設備,它存在於一個層次設計的邊緣。當對等組的任何成員想要查找一個資源時,它發送一個探測器給邊界對等者。然後該邊界對等者代表請求路由器轉發這個請求,這樣就消除了重複的通信量。
border router (邊界路由器)—–通常在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中定義為連接一個地區到骨幹區的路由器。但邊界路由器也可以是連接一家公司到因特網的路由器。參見OSPF。
BPDU網橋協議數據單元(Bridge Protocol DataUnit)—–為在網絡中的網橋之間交換信息,在可定義的間隔發送初始化數據包的一個生成樹協議。
BRI基本速率接口(Basic Rate Interface)—–便於在視頻、數據和語音間進行電路交換通信的ISDN接口,它由兩個B信道(每個64Kb/s)和一個D信道(16Kb/ s)構成。對比PRT。參見BISDN。
bridge (網橋)—–連接網絡的兩段並在它們之間傳送數據包的設備。兩段必須使用同樣的協議來通信。橋接功能在數據鏈路層,即OSI參考模型的第2層。網橋的目的是根據特殊幀的MAC地址過濾、發送或擴散任何進人的幀。
bridge group (網橋組)—–在網橋的路由器配置中使用,網橋組由一個惟一的號碼定義。網絡通信量在同一網橋組號碼的所有接口間橋接。
bridge identifier (網橋標識符)—–用於在第2層交換式互聯網絡中發現和推選根網橋。網橋ID是網橋優先級和基礎MAC地址的組合。
bridge priority (網橋優先級)—–設置網橋的STP優先級。默認情況下所有網橋優先級被設置為32768。
bridging loop (橋接環路)—–橋接網絡中,如果到一個網絡有多於一條鏈接並且STP協議末打開時出現的環路。
broadband (寬帶)—–在一條電纜上多路復用幾個獨立信號的一種傳輸技術。電信中,寬帶按大於4KHz (典型的語音級)帶寬的信道分類。在LAN技術中它按使用模擬信令的同軸電纜分類。對比baSeband。
broadcast (廣播)—–一個數據幀或包被傳輸到本地網段(由廣播域定義)上的每個節點。廣播是由廣播地址表明的,其目的地網絡和主機地址位全為1。又稱\”本地廣播\”。對比directedbroadcast。
broadcast address (廣播地址)—–在邏輯尋址和硬件尋址中使用。在邏輯尋址中,主機地址為全1。對於硬件尋址,硬件地址將為十六進制的全1(即全為F)。
broadcast domain (廣播城)—–接收從一個設備組中任何設備發出的廣播幀的設備組。因為它們不轉發廣播幀,廣播域通常被路由器環繞著。
broadcast storm (廣播風暴)—–網絡上一個不受歡迎的事件,它由任意數量的廣播通過網段同時傳輸引起。它的出現可能耗盡網絡帶寬,造成超時。
buffer (緩衝器)—–專門用來處理傳輸中的數據的存儲區。緩衝器用來接收/存儲通常從快速設備到的零星的突發數據,補償處理速度的差異。在要發送的數據收妥之前進人的信息被存儲。又稱\”信息緩衝器\”。
bursting (突發)—–一些技術(包括ATM和幀中繼)被認為是可突發的。這意味著用戶數據可以超過為該連接正常保留的帶寬,但是不能超過端口速率。這種情況的一個例子是T-1上的一個128Kb/s幀中繼CIR—取決於銷售商,有可能短時間超過128Kb/s速率進行發送。
bus topology (總線拓撲)—–一個直線的LAN休系結構,其中來自網絡上各站的傳輸在介質的長度上被複製並被所有其他站所接收。對比ring和star。
bus (總線)通過任意物理路徑(一般為電線或銅線)—–一個數字信號可被用來從計算機的一部分發送數據到另一部分。
BUS廣播和未知服務器—–在LAN仿真中,負責解析所有廣播和帶有末知(未登記)地址的包進人ATM所需的點到點虛電路的硬件或軟件。參見LANE、LEG、LEGS和LES。 BX.25 AT&T對X.25的使用。參見X.25。
bypass mode (旁路模式)—–刪除一個接口的FDDI和令牌環網絡操作。
bypass relay (旁路中繼)—–使令牌環申的某個接口能關閉並有效地脫離環的一個設備。 byte (字節) 8比特。參見octet。
byte-oriented protocol (面向字節的協議)—–為了標記幀的邊界,使用一種用戶字符集的特殊字符的數據鏈路通信協議。這些協議一般已被面向比特的協議取代。對比bit-oriented protocol。 cable range (電纜範圍)在擴展的AppleTalk網絡中,為網絡上現有的節點使用所分配的號碼範圍。電纜範圍的值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連續網絡號的序列。節點地址是由它們的電纜範圍值確定的。
cable range (電纜範圍)—–在擴展的AppleTalk網絡中,為網絡上現有的節點使用所分配的號碼範圍。電纜範圍的值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連續網絡號的序列。節點地址是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數據電路終接設備)—– DCE用來間DTE設備提供定時。
data compression (數據壓縮)—–參見compression。
data direct VCC (數據直接VCC)—– ATM中兩個LEG之間建立的一個雙向點到點虛擬控制連接(VCC),是由Phase 1 LAN仿真定義的三個數據連接之一。因為數據直接VCC並不保證QoS,它們通常被留做UBR和ABR連接。對比control distribute VCC和control direct VCC。
data encapsulation (數據封裝)—–一個協議中的信息在另一個協議的數據部分中被包裝或包含的過程。在OSI參考模型中,數據向下流過協議棧時,每一層封裝緊接它的上一層。
data frame (數據幀)—– OSI參考模型數據鏈路層上的協議數據單元封裝。從網絡層封裝數據包並為在網絡介質上傳輸準備數據。
datagram (數據報)—–作為網絡層單元無需預先建立虛電路並在介質上傳輸的一個信息的邏輯集合。 IP數據報已經成為因特網的主要的信息單元。在OSI參考模型的各層,術語信元(cell)、幀(frame)、報文(message)和段(segment)也定義這些邏輯信息分組。
Data Link Control layer (數據鏈路控制層)—– SNA體系結構模型的第2層,它負責在給定的物理鏈路上傳輸數據並相當於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 OSI參考模型的第2層,它確保數據通過物理鏈路的可靠傳輸,主要涉及物理尋址、線路規程、網絡拓撲、出錯通知、幀的有序交付及流控。 IEEE已進一步分割這一層為MAC子層和LLC子層。也稱為鏈路層。可與SNA模型的數據鏈路控制層相比。參見Application layer、LLC、MAC、Network layer、Physical layer、Presentation layer、Session layer和Transport layer。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數據終端設備)—–見DTE。
DCC數據國家代碼(Data Country Code)—–ATM論壇開發的、為專網使用設計的兩個ATM地址格式之一\”對比ICD。
DCE數據通信設備(按JIA定義)或數據電路終端設備(按ITU-T定義)—–構成用戶到網絡接口(如調製解調器)的一個通信網絡的機制和鏈路。 DCE提供到網絡的物理連接、轉發通信量並為DTE和DCE之間的同步數據傳輸提供一個時鐘信號。對比DTE。
D channel (D信道1)數據信道—–一個全雙工的、16Kb/s (BRA)或64Kb/s(PRI) ISDN信道。對比B channel、E channel和H channel。 2) SNA中,以任意外沒提供處理器和主存儲器之間的一個連接。
DDP數據報交付協議(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用於AppleTalk協議組作為負責通過一個互聯網絡發送數據報的無連接協議。
DDR按需撥號路由選擇(dial-on-demand routing) —–允許路由器按發送站的需要自動開始和結束一個電路交換會話的技術。通過模仿保持激活,該路由器欺騙終端站把會話作為活動的來對待。 DDR允許通過一個調製解調器或外部ISDN終端適配器在ISDN或電話線路上進行路由選擇。
DE丟棄合格(Discard Eligibility)—–幀中繼網絡中用來告訴交換機,如果交換機太忙,一個幀可以被丟棄。 DE是幀中的一個字段,如果承諾信息率(CIR)被過度預定或設置為0,由發送路由器打開。
dedicatedline (專線)—–不共享任何帶寬的點到點連接。
de-encapsulation (拆裝)—–分層協議使用的技術,其中一層從層協議數據單元(PDU)中去除報頭信息。參見encapsulatio。
default route (默認路由)—–用於指導幀的靜態路由表條目,它的下一中繼段沒有在動態路由表中說明清楚。
delay (延遲)—–一次事務處埋從發送者開始到他們收到第一個響應之間經過的時間。也是一個數據包從它的源經過一條路徑移動到其目的地所需的時間。參見latency。
demarc (分界)—–用戶駐地設備(CPE)與電話公司載波設備之間的分界點。
demodulation (解調)—–已調製信口返回其原始形式的一系列步驟。接收時,調製解調器將模擬信號解調為原始的數宇形式(反過來,將它發送的數字數據調製為模擬信號)。參見modulation。
demultiplexing (多路分解)—–將一個由多個輸人流組成的多路復用信號轉換回單獨輸出流的過程。參見multiplexing 。
designated bridge(指定網橋)—–在從一個網段向路由網橋轉發幀的過程中,具有最低路徑開銷的網橋。
designated port (指定端口)—–與生成樹協議(STP)一起用來指定轉發端口。如果到同一網絡有多條鏈路,STP將關閉-個端口以阻止網絡環路。
designated router (DR,指定路由器)—–為一個多路訪問網絡創建LSA的一個OSPF路由器,它是在OSPF操作中為完成其他特殊任務所需要的。最少接有兩個路由器的多路訪問OSPF網絡通過OSPF Hello協議選擇一個路由器,它使多路訪問網絡止必須鄰接的數量降低,因而減少廠路由選擇的通信量和數據庫的實際大小。
destination address (目的地地址)—–接收數據包的網絡設備的地址。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是BootP協議的一個超集。這意味著它使用BootP一樣的協議結構,但是它添加了增強。當客戶機請求時,這網個協議使用服務器動態配置客戶機。兩個主要的增強是地址池和租用時間。
dial backup (撥號備份)—–撥號備份連接通常用於為幀中繼連接提供冗餘。備份鏈路在一個模擬調製解調器上被激活。
directed broadcast (直接廣播)—–一個數據幀或包被傳輸到一個遠程網段上特定的節點組。直接廣播由其廣播地址表明,它是所有比特均為1的一個目的地子網地址。
discovery mode (發現模式)—–也稱為動態配置,這一技術被AppleTalk接口用來從一個工作的節點獲得有關附接網絡的信息。該信息隨後由該接口用於自身配置。
distance-vector routing algorithm (距離向量路由選擇算法)—–為了發現最短路徑,這個路由選擇算法組重複一條給定路由中的中繼段數,要求每個路由器發送其完整的更新路由表,但只到其鄰居。這種路由選擇算法有產生環路的趨勢,但比鏈路狀態算法簡單。參見link-state routing al-gorithm和SPF
distribution layer (分配層)—– CISCO三層分層模型的中間層,它有助於設計、安裝和維護CISCO分層網絡。分配層是接人層設備的連接點。路由選擇在這一層完成。
DLCI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Data-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用於標識幀中繼網絡中的虛電路。
DLSw數據鏈路交換(Data Link Switching)—– IBM在1992年開發了數據鏈路交換(DLSw),以便在基於路由器的網絡中提供對SNA(系統網絡機構)和NeIOS協議的支持。 SNA和NetBIOS是不可路由的協議,不包含任何第3層邏輯網絡信息。 DLSw將這些協議封裝在TCP/IP消息中,這些消息可被路由並是一個遠程源路由橋接(RSRB)的可選辦法。
DLSw+ Cisco的DLSw實現—–除了支持RFC標準,Cisco添加了目的在於增加可縮放性和改善性能及可用性的增強。
DNS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用於解析主機名到IP地址。
DSAP目的地業務接火點(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一個網絡節點的業務接人點,在數據包的目的地字段中指定。參見SSAP和SAP。
DSR數據機準備好(Data Set Ready)—–當DCE通電並準備好運行時,這個EIA/TIA-232接口電路也佔線。
DSU數據服務單元(data service unit)—–這個設備用來使數據終端設備(DTE)機構上的物理接口適應T-1或E-1之類的傳輸設備並負責信號定時。它通常與信道服務單元組合在一起並稱為CSU/DSU。參見CSU。
DTE數據終端設備(data terminal equipment)—–任何一個位於用戶-網絡接口並作為目的地、源或兩者的用戶端的設備。 DTE包括多路復用器、協議轉換器和計算機之類的設備。到一個數據網絡的連接是由使用該設備產生的時鐘信號的數據通信設備(DCE),如調製解調器所組成。參見DCE。
UTR數據終端準備好(Data Terminal Ready)—–一條激活的與DCE通信的ETA/TIA-232電路,表示DTE發送或接收數據已準備好的狀態。
DUAL擴散更新算法(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用在增強的IGRP中,這個收斂算法在整個路由計算中提供無環路操作。 DUAL授權給能同時同步的拓撲版本中涉及的路由器,而不涉及的路由器不受這個改變的影響。參見Enhanced IGRP。
DVMRP距離間量組播路由選擇協議(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主要基於路由信息協議(RTP),這個因特網網關協議實現一個公共的、濃縮模式IP組播方案,利用TGMP在它的鄰居之間傳輸路由選擇數據報。參見IGMP。
DXI數據交換接口(Data Exchange Interface)—–在RFC 1482中描述,DXI定義一個網絡設備(如路由器、網橋或集線器)的效力。它們對使用一個特殊DSU完成包封裝的ATM網絡起一個FEP作用。
dynamic entries (動態條目)—–用於在第2層和第3層設備中動態地創建硬件地址表或邏輯地址表。
dynamic routing (動態路由選擇)—–網絡修訂。也稱\”自適應路由選擇\”,這個技術自動適應通信量或物埋
dynamic VLAN (動態DLAN)—–在一個特殊服務器中創建條目的管理器,該服務器具有互聯網絡上所有設備的硬
failure domain (故障域)—–令牌環中出現故障的區域。當一個站獲得嚴重故障(如網絡出現電纜斷開)信息時,它發送一個信標幀,包括該站報告的故障、它的NAUN和之間的每件事。這就定義了故障域。然後信標開始所謂的自動配置程序。參見autore configuration和beacon。
fallback (後退)—- ATM網絡中,這個機制用來覓得一條路徑,如果它不能用常規方法找到一條的話。該設備放鬆對某個特性的要求(如延遲),試圖找到一條滿足某組最重要的需求的路徑。
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網)—-速度為lOOMb/s的以太網規範。快速以太網比lOBaseT快十倍,而保留像MAC機制、MTU和幀格式之類的性質。這些類似使得現有的lOBaseT應用和管理工具能用於快速以太網網絡。快速以太網是基於IEEE802.3規範的一個擴展(IEEE 802.3U)。對比Ethemnet。參見lOOBaseT、IOOBaseTX和IEEE。
fast switching (快速交換)—-利用路由高速緩存以加速通過路由器的包交換的一個CISCO特性。對比process switching。
fault tolerance (容錯)—-網絡設備或通信鏈路可以失效而不中斷通信的程度。容錯可通過增加到一遠程網絡的輔助路由器提供。
FDM頻分多路復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允許從幾個信道來的信息在一條線上接頻率分配帶寬的技術。參見TDM、ATDM和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FDDI光纖分佈式數據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ANSIX3T9.5定義的一個LAN標準,可以在高達200Mb/s的速率上運行並在光纜上使用令牌傳送介質訪問技術。為了冗餘,可以使用雙環結構。
FECN前向顯式擁塞通告(Forwar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由幀中繼網絡設置的一個位,通知DTE接收器沿著從源到目的地的路徑遇到擁塞。收到FECN位設置幀的設備可以要求更高優先權的協議必要時採取流控措施。參見BECN。
FEIP快速以太網接口處理器(Fast Ethernet Interface Processor)—- CISCO7000系列路由器使用的一種接口處理器,提供兩個lOOMb/s lOOBaseT端口。
filtering (過濾)—-用訪間表在網絡上提供安全性。
firewall (防火牆)—-有意在任何公共網絡和專用網絡之間設置的一道屏障,由一個路由器或訪問服務器或者幾個路由器或訪問服務器組成,利用訪間表和其他方法確保專用網絡的安全性。 dixed configuration router (固定配置路由器)不能用任何新接口升級的路由器。
flapping (翻動)—-描述一個串行接口開閉的術語。
Flash (閃存)—–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默認情況下用來在路由器中保存CiscoIOS。
Flash memory (閃存)—– Intel開發的並許可其他半導體製造商使用的一種非易失存儲器,可電擦除並重新編程,物理上位於EEPROM芯片上。閃存允許軟件映像被存儲、引導及必要時重寫。默認情況下,Cisco路由器和交換機使用閃存保存IOS。參見EPROM和EEPROM。
flat network (平面網絡)—–一個大的衝突域和一個大的廣播域的網絡。
floating routes (浮動路由器)—–與動態路由一起用於提供備份路由以防失效。
floodming (擴散) —–一個接口收到通信量時,它將被傳輸到除了始發通信量的接口外連接到該設備的每個接口。這一技術可被網橋和交換機用於在網絡上傳輸通信量。
flow control (流控) —–用來確保接收單元不被來目發送設備的數據淹沒的一種技術。 IBM網絡稱之為調步,意思是當接收緩存器滿時,一個消息被傳輸到發送單元暫停發送,直到接收緩存器中的所有數據被處理並且緩存器再次準備好接收。
FQDN完全限定域名(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在DNS域結構中用來在因特網上提供名稱到IP地址的解析。 FQDN的一例是bob.acme.com。
FRAD幀中繼接人設備(Frame Relay access device)—–提供LAN和幀中繼WAN之間連接的任何設備。參見Cisco FRAD和FRAS。
fragment (片段)—–一個大的數據包被故意分成小塊的任何部分。一個數據包片段並不表示錯誤而且可以是故意的。參見fragmentation。
fragmentation (分段)—–在不能支持大數據包尺寸的中間網絡介質上發送數據時,故意將數據包分段成小塊的過程。
FragmentFree (無碎片)—–讀入一個幀的數據部分以確保不出現碎片的LAN交換機類型。有時稱為修正的直通(modified cut-through)。
frame (幀)—–由數據鏈路層在傳輸介質上發送的信息的邏輯單元。該術語經常涉及用於同步和差錯控制的報頭和報尾,它圍繞單元中包含的數據。
frame filtering (幀過濾)—–幀過濾在第2層交換機上用來提供更多帶寬。交換機讀一個幀的目的地硬件地址,然後在交換機建立的過濾表中查找這個地址,然後只將該幀送出找到的硬件地址的端口,其他端口見不到該幀。
frame identification (frame tagging) (幀標識,幀標誌)—– VLAN可以跨越多個連接的交換機,Cisco稱其為一個交換機結構(switch-fabric)。交換機結構中的交換機必須跟踪在該交換機端口上收到的幀,並且在幀穿過這個交換機結構時必須跟踪它們所屬的VLAN。幀標誌完成這個功能。然後交換機可以命令幀到適當的端口。
Frame Relay (幀中繼)—– X.25協議(一個保證數據傳輸的不相關的數據包中繼技術)的一個更有效的替代。幀中繼是一個工業標準的、共享接人、盡力的交換式數據鏈路層封裝,它在連接的機構間提供多個虛電路和協議。
Frame Relay bridging (幀中繼橋接)—–在RFC 1490中定義,這個橋接方法使用與其他橋接操作同樣的生成樹算法,但允許數據包封裝為經幀中繼網絡傳輸。
Frame Relay switching (幀中繼交換)—–服務提供商的路由器為幀中繼數據包提供數據包交換。激活一個己被修剪過程凍結的接口的過程。它由發送到路由器的IGMP成員報告發起。
frame tagging (幀標誌)—–見frame identification。
frame types (幀類型)—– LAN中用來確定如何將一個幀放在本地網絡上。以太網提供四種不同的幀類型。它們相互不兼容,所以,為了兩台主機通信,它們必須使用相同的幀類型。
frameing (組幀)—– OSI模型數據鏈路層上的封裝。它稱為組幀是因為數據包是用報頭和報尾封裝的
FRAS幀中繼接人支持(Frame Relay Access Support)—–CISCO IOS軟件的一個特性,它使SDLC、以太網、令牌環和幀中繼連接的IBM設備能與幀中繼網絡上的其他IBM機構鏈接。參見FRAD。
frequency (頻率)—–單位時間交流信號的周期數,以赫茲(週期每秒)測量。
FSIP快速串行接口處理器(Fast Serial Interface Processor)—– CISCO 7000路由器默認的串行接口處理器,它提供4個或8個高速串行接口。
FTP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來在網絡節點間傳輸文件的TCP/IP協議,它文持寬範圍的文件類型並在RFC 959中定義,參見TFTP。
full duplex (全雙工)—–在發送站和接收站之間同時傳輸信息的能力,參見halfduplex。
full mesh (全網型)—–一種網絡拓撲,其中每個節點到其他網絡節點有物理的或虛擬的電路鏈接。全網型提供大量的冗餘,由於它的昂貴,一般留用作為網絡骨幹。參見partial mesh
global command (全局命令)用來定義命令的Cisco術語,它用來改變影響整個路由器的路由器配置。相比之下,接口命令只影響那個接口。
GMII幹兆位MII (Gigabit MII):數據傳輸時提供8位的介質獨立接口。
GNS獲得最近服務器(Get Nearest Server):在IPX網絡上,客戶為確定一種給定類型的最近的激活服務器的位置發送的一個請求包。一個IPX網絡客戶發出一個GNS請求以獲得從一個連接的服務器來的直接應答或從該互聯網絡上披露該服務器位置的路由器來的一個響應。 GNS是IPX和SAP的一部分。參見IPX和SAP。
grafing (移植)—–激活一個己被修剪過程凍結的接口的過程。它由發送到路由器的IGMP成員報告發起。
GRE通用路由封裝(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Cisco利用在TP隧道中封裝各種協議包類型的能力創建的一個隧道協議,藉此產生一個虛擬的、點到點連接,此連接跨過一個IP網絡連接到遠端的Cisco路由器。 TP隧道利用GRE,允許通過在單一協議骨幹環境中鏈接多協議子網來擴展網絡超過單一協議骨幹環境。
guard band (保護頻帶)—–兩個通信信道間未使用的頻率區域,提供必要的空間避免兩者之間干擾。
half duplex (半雙工)發送站和接收站之間一次只能在一個方間傳輸數據的能力。參見fullduplex。
handshake (握手)—–網絡上兩個或多個設備之間為保證同步操作交換的一系列傳輸。
H channel (H信道)高速信道(high-speed channel):一個全雙工、在384Kb/s速率上工作的ISDN基群速率信道。參見B channe、D channel和E channel。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使用幀字符(包括校驗和)
HDLC—–指定一種在同步串行鏈路上封裝數據的方法並且是Cisco路由器的默認封裝方法。 HDLC是ISO創建的面向比特的同步數據鏈路層協議,起源於SDLC。但是,大多數HDLC廠商實現(包括Cisco的)是專利的。參見SDLC。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CCNA, Cisco.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在线客服系统